# Reading in 2022

# 01 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个问题

# 1.暴力计算型人工智能——答“超”所问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海耶斯大街330号怎么走”,比起“直走左拐”这样的回答,“你是去印度餐厅吗?他们家已经关门了”这样的回答会更加人性化。

回答有时候不仅仅要去有针对性的解答疑问,而是要从问题提出方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的目的,然后给出更合理的回答。比起一问一答式的人工智能,理解提问者的最终需求才是更为智能的表现。

# 2.暴力计算型人工智能——围棋

每秒2亿步棋的计算机和每秒3步棋的围棋大师最后打了平局,请问谁更厉害?

评定性能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代价。

# 3. 奇点论——加速进步的历史比较

作者说的一段话比较有意思,“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主要因为我们对现在的了解远远多于对过去的了解”,因为身临其境的感受的当前世界所经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会忽略掉,可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一个比较迅速的节奏当中。

不过主观看,现在的我们在一个大连接的时代,知识的碰撞比以前更为激烈,一定程度上发展还是会优于过去,只是说它有个限度,还谈不上奇点。

# 4. 人工智能的短期前景——机器人

有研究工作者将深度学习用于提高机器人的灵活度,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灵活度,而非深度学习。“高级推理需要的计算资源不大,反倒是低级的感觉运动技能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

# 5. 人工智能的方向——如何找到突破口

“并不是资源丰富(如计算能力或信息)触发范式的重大转变,而是资源的稀缺”。

我们会因为需要而创造,当资源过于丰富,反而会限制创新。

# 6. 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人类创造力的未来

“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加快速度把(打破规则的)儿童训练成(服从规则的)成人,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把贫民窟的创造力转变成工厂和办公室的循规蹈矩。在我看来,这两个过程更可能导致人类智能水平的降低而不要使提高。”

规范、规则促使事物的发展更稳定,但是稳定的代价就是抹灭了创造力。

# 02 极简项目管理——让目标落地、把事办成并使成功可复制的方法论

# 1. 避免旁观者效应

任务最好落实到单独每个人,如果一项任务必须由两个人负责,则应该对该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

# 2. 项目章程宣告项目的开始——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文件(理想的情况是一页),简要说明项目要做什么、如何做、和当项目结束时能给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商业佳值。项目任务书对项目的发展方向、成果和执行过程中能够进行明智的决策和规划奠定管理基础。

要点:

  • 总体时间
  • 交付内容
  • 交付准则
  • 重要里程碑
  • 发起人审核

# 3. 项目启动时拟定的规则

规则与制度:

  • 项目例会制度
  • 绩效考核制度
  • 汇报制度
  • 文档流程
  • 变更管理制度

# 4. 项目启动会例程示范

  • 会议议程介绍
  • 公司战略方向及项目的重要性
  • 项目目标和范围(主要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
  • 项目的约束(强制的):时间、资金、资源
  • 项目组织结构及主要分工
  • 项目的组成和技术架构
  • 项目高阶计划及关键里程碑和项目评审点
  • 项目控制机制(评审、汇报/会议、文件管理、问题升级和风险管理)
  • 各个职能小组的目标、高阶计划和对其他人的期望
  • 下一步行动、责任人和日期

# 5. 布利斯定理

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做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久会减少。

# 6. 项目计划与管理

  • 计划是用来改的。正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才更需要做计划。
  • 领导不应该直接管人管事,而应该管计划。
  • 项目不应该被领导管着,而应该被计划管着。
  • 员工不应该按领导的指示做事,而应该按计划做事。

# 7.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展示方法

树形层次结构更适用于向高层管理者汇报工作或沟通,而图表形式更适合项目团队成员自己使用,因为可以在表格右侧增加更多细节备注,这有利于团队协作。

WBS好坏判定标准:

  • 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 信息透明法则。WBS的最底层工作应该分解到信息透明的层次,所谓信息透明是指的可以估算工作包的工作量以及完成工作包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验收标准。
  • 80小时原则。一般情况下,单个工作包的完成时间不应超过80小时,即以任务分配的第10个工作日为期限,因此,分配的任务不应该超过两周。
  • 独立责任原则。单个工作包应该只分配给一个责任人,避免推诿扯皮。
  • 滚动式规划原则。当前可能无法分解项目,可以等到可交付成果或子项目的信息足够明确后,才能制定出WBS中的相应细节。
  • 合理的层次原则。尽管工作分解得越细,对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就越有力。但是,过细的分解会造成管理努力的无效耗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工作时效降低。

# 8. 工作规划——三点估算

在评估工作量的时候,考虑最可能的情况、最乐观的情况和最悲观的情况,这是一种基于风险的判断,沟通中往往更有效。项目早期阶段使用类比估算启动项目,一旦进入规划和实施阶段就应该用参数估算进行详细的计划。

# 9. 最小化可执行

当发现下属能力无法达到时,必须学会将这个环节进行细节分解,一直分解到他力所能及。当下属能力提升的时候,布置任务时不必再分解得如此细致。

# 10. 内部专利

为了鼓励员工撰写标准文档,建立一个内部专利鼓励机制。

# 03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 1. 共轭控制

A为选择过程,则L为感受器,L逆为效应器。

# 2. 信息的传递

实行控制需要获得足够的信息量。

# 3.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当信息传递中遇到的干扰主要是主观干扰时,通常采用的滤波方法是:让信息和它的重要性放在一起传递出去,用控制论的术语说就是让信息带上“情调”。例如,一个人想你焦急地大声叫喊,虽然你听不清楚声音,但你知道一定有什么急事,你就会全神贯注,竖起耳朵听,以排除其他声音的干扰。

# 4. 理论的清晰性

波普尔提出一种理论科学性的标准是可证伪性,即如果一个假设存在着一个或一组在逻辑上可能的与该假说相抵触的观察陈述,那么这个假说是可证伪的。

# 5. 反馈过度

任何负反馈调节系统如果出现反馈过度,都会从一个逐步逼近目标的稳定过程转化为震荡过程。

# 6. 控制论的一种思考过程

对于作为客体的黑箱,目的是为了控制其朝着某个方向逼近,从控制论的角度来分析,为了控制反应,必须获得关于反应进行程度的足够信息,并使信息系统构成负反馈体系。

Last Updated: 11/8/2023, 11:55:34 PM